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金手天焊」勇裝90發火箭心臟




文章摘要: 高鳳林先後為90多發火箭焊接過高鳳林是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


​​「最大的快樂就是自己經手的火箭一次次成功飛上天,讓我國航天事業能夠躋身世界一流。而且我經手的產品沒有導致過一次故障。」高鳳林是央視《大國工匠》節目播出的第一人,是我國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第一顆「心臟」,也就是氫氧發動機噴管,在他手中誕生。


38年來,高鳳林先後為90多發火箭焊接過「心臟」,佔我國火箭發射總數近四成;先後攻克了航天焊接200多項難關。


數十年如一日辛勤工作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飛上太空,大街上的廣播中迴響著衛星傳回的「東方紅」樂曲,年幼的高鳳林產生了疑問:「衛星是怎麼飛到天上去的?」由此,高鳳林心中種下了航天的種子。


以優異成績從中學畢業後,爲了回答兒時的疑問,高鳳林報考了「七機部」技校,七機部是我國早先航天工業部門的簡稱。從此,高鳳林與航天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鳳林來到了廠裡焊接師傅陳繼鳳所在的14車間學習,這個車間專門負責火箭發動機的焊接,也就是製造火箭「心臟」。親眼見證了老師傅們熟練的工藝,高鳳林也暗下決心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焊接工。



要掌握過硬的焊接技術,離不開辛勤練習的汗水。師傅陳繼鳳曾告訴他,做好焊接要靠「三性」:穩定性、協調性、悟性。年輕的高鳳林一面虛心向師傅求教,一面勤學苦練,吃飯時拿筷子練習送焊絲動作,喝水時端著缸子練穩定性,休息時舉著鐵塊練耐力,冒著高溫觀察鐵水的流動規律。


如今,「高鳳林」這名字在業界已經是非凡的代稱,在非凡業績的背後,是不為人知的非凡付出。


「連續熬夜最長的一次將近一個月,每天到凌晨5點左右,爲了國家863計劃的一個專案。26個難關,需要一個個攻克」。高鳳林說自己的老母親98歲高齡都沒有脫髮,而自己已經鬢髮稀疏了。因為這樣的付出,他被同事稱為不吃不喝的「駱駝」、「和產品結婚的人」。爲了攻克難關,他常常不顧環境危險,直面挑戰,為此多次負傷,鼻子受傷縫過針,頭部有一個碗口大的圓形疤痕,三次手術才把碎砂輪片子等異物取出,而胳膊上黃豆大的鐵銷由於貼近骨頭至今無法取出。


因為要應對新技術新問題,高鳳林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進步」;徒弟們說,師傅不是在解決問題就是在為解決問題而讀書。


首臺大噴管出自「金手」


上世紀90年代,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有了新型的大推力氫氧發動機,但其大噴管的焊接一度成為研製瓶頸。火箭大噴管延伸段由248根壁厚只有0.33毫米的細方管組成,全部焊縫長達900米,焊槍在上面多停留0.1秒就有可能把管子燒穿或者焊漏。


爲了給首臺大噴管焊接,高鳳林連續晝夜奮戰一個多月,腰和手臂都工作到麻木了,每天晚上回家都要用毛巾熱敷才能減輕痛苦。憑藉着高超的技藝,高鳳林攻克了燒穿和焊漏兩大難關,成功焊接出第一臺。


但隨後的X光檢測卻顯示,大噴管的焊縫有200多處裂紋,面臨被判「死刑」的命運。對此,高鳳林卻異常鎮定,他從材料的效能、大噴管結構特點等展開分析,最終判斷出:裂紋是假的。經過剖切試驗,在200倍的顯微鏡下顯示,所謂的「裂紋」,確實只是焊漏與方管壁的夾角所造成的假象。就此,第一臺大噴管被成功送上試車臺,這一新型大推力發動機的成功應用,使我國火箭的運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此後,在為長三甲系列火箭焊接第二臺氫氧發動機的關鍵時刻,公司唯一的一臺真空退火爐發生爐絲熔斷,研製工作一時陷入停滯。要想恢復裝置運轉,必須有人從窄小的爐口縮著肩膀鑽進去,將爐絲重新焊接在一起。那時正值盛夏,爐內氧氣本就稀薄,焊接時還要輸送氬氣進行焊接保護,情況十分兇險。高鳳林忍住長期加班導致的胃痛,主動要求鑽爐搶險。在漆黑的爐腔裡,他打著手電忍著悶熱和缺氧的窒息感焊接,每到呼吸困難,就扯扯腳上的安全繩,外面的同事把他拉出去換一次氣。三進三出,前後近兩個小時,成功地焊好爐絲,真空爐恢復了運轉,高鳳林因此被業內譽為「金手天焊」。


妙手回春解決疑難雜症


隨著高鳳林遠近聞名,國內外同行遇到棘手難題也來向他求助。有一次,我國從國外引進的一種中遠端客機發動機出現裂紋,很多權威專家都沒有辦法修好,外國派來的專家更是傲慢地斷言,只有把發動機拆下來運回去修,或者請他們的專家來中國才能修好。隨後,高鳳林被請到了機場,外國專家看著這個瘦弱的年輕人,明確表示:「你們不行,中國專家誰也修不了!」高鳳林通過翻譯告訴對方:「我十分鐘之內就能把它焊好。」焊完後,外國專家反反覆覆檢查了好幾遍,終於豎起拇指承認了中國專家的能力。



2007年9月,在長征五號研製的關鍵時刻,發動機內壁在試車時出現燒蝕。現場專家緊急聯絡高鳳林求援,高鳳林帶著助手趕到現場。操作檯10米開外就是易燃易爆的大型液氫儲罐,腳下又是幾十米深的山澗。故障點無法觀測、操作空間異常狹小,僅能硬塞一隻手臂進去。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高鳳林憑著多年的操作經驗「盲焊」。最終,在夜晚來臨前,他成功地排除了故障,被髮動機總設計師戲稱「通過了國際級大考」。


在工作中,高鳳林還要求自己「不僅會幹,還要能寫出來指導別人幹」。他著有論文30多篇,每年授課120多課時以上,聽眾上千人次。在操作難度很大的發動機噴管對接焊中,高鳳林研究產品的特點,提出了「反變形補償法」進行變形控制,這一工藝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還主編了首部型號發動機焊接技術操作手冊等行業規範,多次被指定參加相關航天標準的制定。


別人都說高鳳林「神了」,高鳳林卻謙虛地表示,我不是神,只是善於把知識結合到實際中,應用性地解決問題,「將許多別人一兩年、兩三年沒攻關下來的,都努力攻克了。」


2011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高鳳林的名字,命名了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也是首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之一。2015 年,高鳳林勞模創新工作室掛牌。工作室現有成員19 人,平均年齡只有34歲,其中有5名全國技術能手、1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和1名航天技術能手。


2016年,高鳳林榮獲第二屆中國質量獎,作為唯一一個獲獎的個人,高鳳林在質檢總局領獎發言時,闡述了他對工匠精神的理解,他提出要讓中國產品甩掉物美價廉的標籤,要物優價優;還要注重「人的質量決定產品質量」。質檢總局相關領導聽罷他的講話後表示,他說的這些,正是設立中國質量獎的初衷,因為質量關乎國家榮譽和民族形象。


記者手記


工匠精神推動航天事業發展


我國航天事業已經超過了一甲子,一批批技術過硬、勤勞刻苦的航天人為此付出了許多汗水,高鳳林是其中很有代表的一員。


高鳳林頭上、身上的疤痕,還有熬過的每一個日夜,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創新、發展做出了貢獻。作為一個火箭「心臟」的焊接工,一個微小的差錯都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但幾十年來,經高鳳林之手的火箭都沒有出現過問題,這是一種「十年磨一劍」的工匠精神。


如高鳳林一樣的航天人不畏艱難,勇於創新,如今高鳳林的徒弟也投身到航天事業中。未來我國航天事業必將取得更大進步,也將擁有更多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進一步推動我國成為航天強國、科技強國。


高鳳林,男,1962年3月出生,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鳳林班組組長。


高鳳林是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為我國90多發火箭焊接過「心臟」,佔總數近四成。他曾攻克「疑難雜症」200多項,包括為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專案攻堅,被美國宇航局委以特派專家身份督導實施。2014年底他攜3項成果參加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3個專案全部摘得金獎。



榜樣說


心中裝著國家


什麼崗位都光榮


我經歷了中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這幾十年,我國的航天事業需要依靠豐富精湛的製造技術,需要在關鍵工藝節點中層層突破。


我是一名工匠,所謂頂天立地是為工,利器入門是為匠,工匠兩個字是分不開的。我認為崗位不同,作用不同,只要心中裝著國家,什麼崗位都光榮,有臺前就有幕後。


未來希望徒弟們能趕緊接上班,衝在一線,國家需要大批努力的人,去超過國外同等的專業。我們要繼續追求工匠精神,琢磨好乾好產品的門道,讓我們的技術更有質量保證。​​​​





http://www.kubonews.com/2018121840018.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