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國內盛傳還有另外半句:「但是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重要」。我特意去查了一下wikiquote,這句話產生於1903年。1932年9月被發表在Harper”s Monthly上。
一個沒有經過早期引用的版本是:
“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Accordingly,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因此,天才不過是一個能完成他自己工作的聰明人而已。
原話是沒有後半句的。
可為什麼會人為的加上一個後半句呢?
做過產品的人都知道,完成一個產品的99%,大概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剩下那1%,有可能需要一年。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朋友:特勤奮,經常廢寢忘食。可就是沒什麼成效。有時候我們會勸他,放鬆點,別老趴在那上面,出去轉轉,說不定就有靈感了。
只要是汗水,流了就有收穫。
靈感不行。你不能給她安排一個時間表,說什麼時候派車去接她。
你接她,她也不一定來。
飛機也不行。
靈感是不可預期的。
有一段描述靈感的文字是這麼說的:『靈感就像蝴蝶,美的讓人驚嘆。但又飄忽不定,難以琢磨』。
我們無法預知一定可以捕到蝴蝶。但是卻可以選擇捕捉的地點以及工具,從而加大捕獲的概率。
獵人很清楚這一點。
越有經驗的獵人越是如此。
這篇文章和你分享一下,如何訓練你的大腦,像天才一樣思考。
洗個澡
兩天前,和愛人在昆玉河畔散步。
她說,你給小檸檬講個故事吧。然後我就想起了阿基米德(小檸檬同學還沒出來。不過應該快了)。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這位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和力學家,出生於西元前三世紀西西里島的敘拉古。
一天,城邦統治者赫農王讓工匠替他打造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後,赫農王懷疑工匠在王冠中摻了假。他要求阿基米德作出判斷,這頂王冠是不是由純金打造的。
問題卡在了如何測量王冠的體積上。
如何測量王冠這種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呢?
這個問題困擾了阿基米德很久,始終找不到突破點。有一天他去洗澡。當他坐進澡盆,看著水慢慢溢出來,身體被輕輕地托起。他突然感覺身體被「閃電」擊中了:為了容納身體的體積,澡盆里的水就會溢出。
同理,
為了容納王冠的體積,
澡盆里的水也同樣會溢出。
因此,
他只需要把王冠放進裝滿水的容器里,再測量溢出的水,就可以得知王冠的體積。有了體積和重量,就可以測量王冠中黃金的密度了。
阿基米德興奮的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上穿,赤裸著身體跑到敘拉古的城街上,興奮的大喊:「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超過了金匠造假案。它幫助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定律:『物體在液體中所獲得的浮力,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應用這個原理來計算船舶的載重量。
當你被一個問題困擾時,它會干擾你內心的平靜。你很容易被限制在原有的認知里無法自拔。真正的突破,可能產生於你不再思考這個問題的當下。它來自於專註與漫遊模式之間的切換。
我是一名老程序員。
有一名更老的程序員告訴我:「當你找不到解決方案時,那就站起來,去洗個澡」。(他的名字叫Kent Beck)。
做個夢
1782年,那會兒還沒有子彈這種東西。
他們使用的是散彈。先打出一大片溶鉛,冷卻後再進行裁切。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鉛彈丸,歪歪扭扭,坑坑窪窪,形狀很不規則。
射中目標的運氣成分遠大於技巧。
鉛彈的質量很可能直接影響一場戰役的結果。很多人都在嘗試製作出質量更高、「射的更准」的散彈。
這其中就包含威廉.華茲。
有一天晚上,他做了個怪夢:他走在大街上,天上下著雨,但落下來的並不是雨水,而是那種質量更高、射的更準的散彈。那些鉛彈落在他的腳邊,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完美球形。
華茲從夢境中獲得了靈感。
他把家改造成了一個六層高的樓房。在每一層的地板上割出一個洞,形成通風井。在最底層擺上水槽。他帶著銅篩和熔鉛液,跑到通風井的最上層,將熔鉛液倒進銅篩。鉛液通過銅篩,穿越通風井,從六樓墜落到一樓的冷水槽中,因重力均衡拉扯能創造出完美的球體。
華茲找到了製作鉛彈的方法。並於當年申請了專利。
和阿基米德不同,華茲的靈感來自於夢境。
很多人的靈感都來自於夢境。
著名的發明人荷維(Elias Howe)曾經夢到自己被一個原始部落抓走,他們用鋒利的長矛指向他。然而荷維卻在那些指向他的矛尖里發現了孔洞。就這樣,荷維設計出了縫紉機,為制衣產業帶來了革命。
這個縫紉機的竅門是:『把針孔設計在針尖的位置』。
一天,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在他的火爐前打了個盹兒,夢到了一條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從而靈光一閃猜想出了苯分子的結構。
有人曾經質疑滾石樂隊的《Satisfaction》(無法滿足)是在嗑藥狀態下完成的。而實際上那是理查茲在汽車旅館宿醉前的一段創作。除了前30秒的開頭小節和歌詞外,剩下所有的時間都是這哥們的鼾聲。
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他的作品把怪異夢境般的形象與卓越的繪圖技術和受文藝復興大師影響的繪畫技巧令人驚奇地混合在一起。 與畢加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他在睡覺前,會將手肘杵在桌面上,用手掌托著下巴,在手掌與下巴尖放置一個湯勺。進入睡眠狀態後,湯勺會掉在地上,將他吵醒。然後他會把此刻浮現在腦海的概念草繪下來。
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也有類似的習慣,當他坐在椅子上打盹時,手裡會握著一些彈珠。當彈珠掉落在地面上時,他就會立刻把當時浮現在腦海的東西記下來。
神奇模式
有些人生經驗和技巧,只需要知道就好,不需要了解它背後的原理。比如自行車,沒有多少人了解它背後的原理。但幾乎人人都可以享受它帶來的便利。
有一些經驗,你必須了解它背後的原理是什麼。這樣你才知道如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
有人喜歡在洗澡的過程中尋找靈感。
有人喜歡在睡夢中尋找靈感。Siri的共同開發者切爾(Adam Cheyer),喜歡在11點左右上床,帶著問題入睡。第二天清晨與他一起醒來的是新的靈感。
有人喜歡在散步的過程中尋找靈感。愛因斯坦認為在海邊長時間的散步,對他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樣,我才能傾聽到大腦在想什麼」。
有人喜歡在冥想的狀態下尋找靈感。約翰.列儂及其組建的披頭士樂隊曾在瑞詩凱詩的一個修道院學習冥想。在此隱住期間,他們曾創作出48首經典音樂。包括著名的《Back in the USSR》、《Dear Prudence》以及《I”m So Tired》。
這些方法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
我曾經在一些創新的課程中引入冥想,對有些人來說,他們更喜歡在這個過程中擺弄手機。我也曾像達利一樣,在手掌和臉頰之間填加了一個湯勺。湯勺摔碎了不少,但一直沒有獲得靈感。
了解背後的原理,可以幫你尋找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方法。
華盛頓聖路易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馬庫斯.雷切利(Marcus Raichle)在1997年發現了默認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也有人翻譯成預設模式網路)的存在。這是大腦在不做任何工作時的默認網路模式。當我們專註於做某件事情時,默認網路模式就會安靜下來;當我們停止做工作時,大腦就會切換到默認網路模式。
舉個例子。
當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在一個熟悉的道路上散步時,你的大腦就切換到了默認網路模式;當你回到電腦前,準備完成一段錄入工作時,你的大腦又切回到了執行網路模式。
執行網路靠近頭部前方的位置。能夠幫助你專註於一項事物,達到特定的目標。我們在生活中一直被訓練的就是這種執行網路。如何完成一項工作,小麥的最佳播種時間,如何完成一份Excel表格,這些都是執行網路負責的事情。沒有執行網路,你就像是一個三歲的小孩。
當下,你正在使用執行網路來閱讀這段文字。
執行網路帶來的更多是限制。畢竟你需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從三歲開始,我們就被教育不能做什麼。默認網路往往沒有這種限制。
生活中,你是不能飛的。
但在夢裡可以。
洗澡的時候也可以。
我經常會在散步的時候做白日夢。
這三種狀態都可以給我們帶來靈感。
默認網路模式是我們所有靈感、創意和發明的源頭。所以我很少這麼稱呼它。
太晦澀了。
我喜歡叫它神奇模式。
在這種模式下,魚兒可以在空中飛,飛機可以在水裡游。你手中的平板電腦可以用來墊桌腳。牛郎背叛了聖女貞德的愛情。地球是方的。愛因斯坦是一個被局限在自己認知里的老頭……
光是進入神奇模式,並不能產生靈感。想點燃創造力,你必須讓自己深深沉浸在一個問題中(進入執行模式的專註狀態)。然後讓你的心思脫離,去從事一些其他的事情(進入神奇模式)。執行模式為神奇模式設定了目標,神奇模式會幫助我們打破專註模式的限制,與其他事物建立連接,讓你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人類的絕大多數靈感都是大腦在這兩種模式之間來回切換的產物。
從神奇模式切換到執行模式很容易。
從執行模式進入到神奇模式就不那麼容易了。一些『不需要花費腦筋』的活動可以幫助我們。
比如散步、冥想、洗澡。
除此之外,繪畫、塗鴉,洗碗,對著牆壁扔皮球,整理雜亂的房間都可以幫助我們。
聽音樂也可以,音樂會幫助大腦進入神奇模式的聯想狀態。帶上耳機,能夠有效的阻斷外面的世界。最好不要有歌詞,即使你對歌詞倒背如流,也會動用你的大腦來處理文字部分,從而被強制切換到執行模式。
每當你覺得思維閉塞,陷入困境。就可以放下手中的工作,從事我們上面建議的任何活動。你也可以開發一些專屬於自己的『不需要花費腦筋』的活動。將腦力切換到神奇模式,激發靈感的產生。
在身邊擺放一些便於記錄的裝置,紙、筆或者錄音一類的東西。
靈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及時捕獲,很容易會消失。
一定要好好把握。
後記
本文是我最近花費時間最長的一篇文章。為了保證方法的權威和真實性,借用了大量文章和書籍中的案例和方法依據。這些書籍包括但不限於:
《The Net and the Butterfly》、
《The secret of the highly creative thinker》、
《偉大創意的誕生:創新自然史》、
《學會創新:創新思維的方法和技巧》、
《冥想5分鐘等於熟睡一小時》
感謝你的閱讀。
http://www.kubonews.com/2018083029437.html
更多有趣新聞請上:http://www.kubonews.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